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長王黎明11日透露,中核集團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大型商用示范工程3月20日將全面建成。這標志著國產鈾濃縮離心機實現升級換代,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技術水平、經濟性進一步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本文由黃山良業閥門有限公司轉載發布;黃山良業閥門主要生產各類智能型,標準型,防爆型,整體型,調節型,快關型,雙速型,調速型,220V型,直流型,非標型閥門電動裝置,閥門電動執行器,智能型閥門電動執行機構,閥門電裝,閥門電動頭,水輪機手電動調速器,閥門扭矩測試設備等;公司旗下品牌有良業和立美克,歡迎垂詢合作。
天然鈾中鈾—235的含量只有0.7%,但大部分核電站需使用低濃鈾燃料,其中鈾—235的含量約為2%—5%。因此必須設法提高鈾—235的含量。當前,氣體離心法已成為國際提高鈾—235含量的主要方法。但離心機每分鐘運行轉速高達幾萬乃至十幾萬轉,且需在接近材料極限強度下連續運行十年以上,中間不停機無檢修。工業化過程還須經過不同裝機規模、長時間的試驗考核。正因如此,作為核燃料生產關鍵技術,鈾濃縮離心機技術也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
王黎明說,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的研制和工業化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鈾濃縮領域的地位和競爭力,提升核燃料生產自主化能力,是我國核能發展燃料供應的重要保障,對提升核電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也是核燃料產業鈾濃縮領域由核大國走向核強國的重要一步。
2013年6月,我國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成為繼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之后,自主掌握鈾濃縮技術并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國家。
鈾產品加工服務,是指對天然鈾進行純化、轉化、濃縮,加工制造出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組件的全過程,因為技術難度大,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該技術。王黎明同時建議國家鼓勵鈾產品加工服務,通過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方式“走出去”,在行政許可、降低稅負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中國能源網: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商用示范工程將全面建成
(中國能源網訊)從中核集團"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獲悉,中核集團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大型商用示范工程3月20日將全面建成。這標志著國產鈾濃縮離心機實現升級換代,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技術水平、經濟性進一步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的研制和工業化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國際鈾濃縮領域的地位和競爭力,提升核燃料生產自主化能力,對提升核電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也是中國核燃料產業鈾濃縮領域由核大國走向核強國的重要一步。
另悉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中核集團總共有10位,其中,人大代表3位,政協委員7位。中核集團代表委員提案議案圍繞9個領域,一是建議設立國家"核科學日",經繼承發揚一輩中國核工業人敢為人先、以身許國凝聚成的"兩彈一星"精神、"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二是建議加快成立中國核安全學會,核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中國核從業人員近180萬人,保障核安全的任務非常繁重,成立中國核安全學會,有助于搭建核安全領域共享平臺,有助于核行業發展,有助于跟蹤國際前沿動態,分享先進科技成果。三是建議加快推進《原子能法》立法,用法律手段促進和規范原子能研究、開發和利用。四是建議加快高溫氣冷堆產業化進程,高溫氣冷堆是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具有固有安全性、設備國產化率高、模塊化設計、適應中小電網和用途廣泛等優勢。作為全球首堆,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目前已完成壓力容器內部設備及構建安裝,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19年建成投產。中核集團建議盡快開工建設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用示范核電站。五是中核集團建議將核電作為基荷電源發展,并建立合理電價政策。發展核電是和平時期保持和擁有強大核科技工業體系、增強核實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新時代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領域。核電具有清潔、低碳、穩定、高效和經濟的熱點,是中國電力基荷電源的最佳選擇。六是建議發展我國鈾產品加工服務業。七是建議加快我國乏燃料、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建設,有利于完善中國的核燃料循環體系,也有利于中國核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八是建議加強核科技基礎研究,推進核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特別是在核工業后處理和核燃料再循環領域組建國家實驗室。中核集團建議在西北建設核領域國家實驗室,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帶動中國核技術全面發展。九是建議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中核集團建議設立同位素生產國家重大專項,相關各方加大軍民融合調控能力,充分利用反應堆資源,統籌安排同位素生產研究與條件建設工作。中核集團還建議進一步優化完善放射治療和診斷設備配置管理政策,提高A類放射診療設備的評價標準,加快專業人才培育,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大研發與產業化投入、加快推進國內大型放射治療和診斷設備產業發展。這將改善大型放射治療和診斷設備配置不足以及高端醫療設備長期被跨國企業壟斷等現狀,形成大規模產業化,進一步為癌癥患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醫療服務。還覆蓋了發展核能供熱替代燃煤供熱、"華龍一號"標準化、核電"走出去"、鈾資源保障、加大核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等熱點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