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為期三天的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暨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在安徽合肥拉開帷幕,世界制造業進入安徽時間。
據了解,本次大會以“創新驅動 制造引領 擁抱世界新工業革命”為主題,最終共簽約合作項目436個、投資總額4471億元,涵蓋電子信息和家電、新材料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9個行業。
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現場
當實體經濟遇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當大湖名城遇上世界制造業發展機遇,這場號稱安徽省迄今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全球性盛會,將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全球制造業潮流:創新綠色、開放合作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正對世界產業技術和分工格局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制造業面臨新的全球規則、全球價值鏈、全球均衡和全球治理,需要重新進行戰略對話與思考。在此背景下,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吸引了近4000人參會,共同探討制造業發展大勢。
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
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在致辭中表示,安徽將堅持以開放為主旋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戰略”,主動參與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加快高端項目“引進來”,推動優勢產能“走出去”,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努力打造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內陸開放新高地。
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爾夫
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德國前總統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在會上指出,在制造業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全球制造業應順應歷史潮流,以創新綠色開放合作的理念,擁抱世界新工業革命!叭蛑圃鞓I的擴張必須是充滿包容的,必須在環境上是可持續的,并鼓勵在科技方面的創新。”
開放合作是世界制造業發展的趨勢之一。此次大會也釋放出中國制造業將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信號。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提出,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與各類所有制企業,以及世界各優秀企業一道互相學習相互借鑒,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實現互利共贏。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制造業積極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發揮自身優勢,承接產業國際轉移,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他指出,我們要加大對外合作,加強交流溝通,共同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競爭合作。
本文由黃山良業轉載發布;本公司主要生產各類智能型,標準型,防爆型,整體型,調節型,快關型,雙速型,調速型,220V型,直流型,非標型閥門電動裝置,閥門電動執行器,智能型閥門電動執行機構,閥門電裝,閥門電動頭,水輪機手電動調速器,閥門扭矩測試設備等;公司旗下品牌有良業和立美克,歡迎垂詢合作。
開幕式最后,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宣讀并發表了《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合肥宣言》,呼吁全球制造業堅持創新引領、推動綠色發展、擴大開放融通、加強互利合作。
技術創新是制造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創新是引領全球制造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談及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和動力,幾乎所有企業家都會提到兩個字:創新。對企業來說,只有堅持創新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通過創新為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服務,這是我們制造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
作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代表之一,專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比亞迪從未停下創新的步伐。近年來,比亞迪更是組建了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歷時5年,投入50億元,成功打造出了“云軌”,助力我國城市交通實現從“車輪上的城市”向“軌道上的城市”轉型。
“這不僅僅是制造業的創新,也是城市規劃、城市治理的創新,但最終受益的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王傳福說,“這是比亞迪的使命:用技術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了應對制造業升級的挑戰,在易事特集團,SAP工業4.0智能管理系統和智能包裝自動化產線已經投入運行,下一步公司將探索無人倉儲系統建設!拔磥韼啄辏资绿貙⑼ㄟ^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大力實施‘機器換人’戰略,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易事特董事長何思模認為,高新科技是強國之本。創新是企業的靈魂,中國企業要拿出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亮劍國際市場,打破國際壟斷,把“中國智造”推向世界,引領潮流,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自信。
而在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看來,找到企業的“護城河”至關重要。他在演講中表示,企業的護城河在于找到能力內核,未來企業間的競爭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新零售最終將會走向“新智造”!叭缃袢凰墒笠巡辉偻耆窒抻陔娚填I域,已經融為數字經濟的一部分,成為一個基于數字驅動的供應鏈企業!
打造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出于技術發展與市場訴求,制造業向中高端發展是必然要求。先進制造業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技術創新則還需要包容創新的環境、相互協作的產業集群等。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
“人工智能時代絕不是單個企業的事情,比的是產業鏈,比的是產業集群。”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說。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在中文語音技術的市場份額超過了70%,研發投入連續5年占銷售收入的25%。在劉慶峰看來,與技術同樣重要的,還有企業所處的環境。
坐落在合肥的中國聲谷正是作為一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存在。這是中國首個定位于語音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匯聚了200家從事高新技術的企業?拼笥嶏w則居于中國聲谷“一核兩區多園”發展規劃中的“一核”地位,作為領軍企業助力中國聲谷發展。
劉慶峰認為,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資本的驅動,而人工智能時代更需要源頭技術的門檻和地方政府在應用方面的勇氣,從而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中不斷的迭代自我進化。
惠而浦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會執委馬克·比澤爾對產業集群這一思路表示贊同。他認為,在競爭性非常強的行業,必須將世界一流工廠融入世界一流產業集群,與世界一流供應商和高等院校合作。同時,必須真正地擁抱智能制造、智能工廠,才能夠實現高質量、高品質的中國制造的愿景。
離制造強國還有多遠?
走在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的現場,隨處可見現代科技元素:在入口處,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才能進入會場;在論壇現場,氣流形成的虛擬門簾上閃爍著文字,機器人甚至當起了主持人;在展館,更是展示著制造業與新技術結合的眾多科技成果:工業機器人,自動駕駛,無人機、陶鋁新材料......
這場黑科技云集的制造業盛會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制造業的認知,而這一切無不折射出當前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新圖景。在《中國制造2025》的總規劃下,國內制造業正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等多個領域重點布局,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事實上,“制造大國”是中國固有的名片之一。縱觀全球制造業發展版圖,中國制造業始終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稱,得益于人口紅利和技術進步等因素,截止2016年,中國制造業實際增加值達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出的比重從8.5%提高到了30.9%。與此同時,美國、日本和德國在全球制造業的比重分別下降到19.3%、11.6%和7.0%。
然而,“大而不強、小而不精”一直是中國許多制造業民企的通病。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依然任重道遠。
“我國距離制造強國還有很大差距!毙羾笳f。他給出了具體的事實和數據進行說明:從經濟效益看,2017年入圍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平均營業收入比美國企業高11%,但平均利潤卻低了30%;從核心技術看,我國百分之八十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百分之九十的通用計算機CPU和基礎軟件都依賴進口;從產品質量看,我國通用零部件產品壽命一般為國外同類產品壽命的30%到60%,模具產品使用壽命一般較國外先進水平低30%到50%。
至于制造業的新興領域,短期內對經濟難以形成支撐點。以智能產業為例。在談及智能產業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用了一段生動的形容:“如果說智能產業的成熟在秋天,用‘春生、夏發、秋收、冬藏’來衡量,中國當前的智能產業大概是在春夏之交吧!
據介紹,目前中國智能產業的產值僅占GDP總值的萬分之1.8,要達到2020年核心智能產業總產值1500億的目標,意味著這個產業在未來三年要實現十倍以上的增長?梢娭悄墚a業還處于孕育階段,爆發期遠遠沒有到來。
如何更好地培育和促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與會專家認為,當前許多新興產業處于“始于科研,止于示范演示和成果獎勵,難以形成市場產品”的尷尬境地。要加強相關政策扶持、保險配套等,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為中國制造業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