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隆隆的車間內。經過十幾道工序之后,閃耀著銀白色光澤的葉片,就會在不久后運送到LEAP 發動機上安裝,繼而出現在波音和空客上。于航亞科技而言,成立不到五年就成為法國賽峰、英國羅羅和美國通用的重要供應商,著實不易。“大道從簡。”董事長嚴奇說,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王道。
科技創新,無錫人并不陌生的詞匯,正衍生出更為厚重的深意來——自主可控。這源于前不久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視察無錫時的囑托:江蘇要走在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前列,無錫則要做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
當下,無錫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以“領跑者”為目標,意味著無錫要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謀劃未來發展,其關鍵就是建立起“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一個世界格局中的“創新無錫”。
創新布局早,多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關鍵技術買不來。自主創新,無錫早有布局。
多年以來在創新品牌、科技扶持上的鮮明導向和力度的不斷加大,營造出全社會共同發力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近三年來,產業強市擊鼓催征,強產業的同時帶來的是近年來全市產業前瞻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和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的次第開花。去年,無錫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5%,全省第一;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86%,列全省第二。
尖端的技術突破,在多領域齊頭并進。
位于濱湖區的“神威·太湖之光”,是無錫的驕傲。它以峰值運算性能達到每秒12.54億億次、持續性能為每秒9.3億億次、系統能效比高達每瓦特60.51億次,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也是我國第一臺全部采用國產處理器構建的超級計算機,標志著我國超級計算機在自主可控、峰值速度、持續性能、綠色指標等方面實現了全面突破。
本文由黃山良業轉載發布;本公司主要生產各類智能型,標準型,防爆型,整體型,調節型,快關型,雙速型,調速型,220V型,直流型,非標型閥門電動裝置,閥門電動執行器,智能型閥門電動執行機構,閥門電裝,閥門電動頭,水輪機手電動調速器,閥門扭矩測試設備等;公司旗下品牌有良業和立美克,歡迎垂詢合作。
繼“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之后,七〇二所聯合國內100多家單位又研制了“深海勇士”,核心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成為其最大亮色。七〇二所負責人表示,我國要開發深海就必須全面發展深海裝備技術,必須擁有核心部件設計和制造能力。
在“高峰”之外,無錫希望能崛起更多的“高原”。在微電子、傳感網、生物制藥、裝備制造等領域,我市取得了一大批核心技術,涌現出IGBT芯片、MEMS磁性及微納傳感器、發動機排放控制及汽車尾氣凈化處理等一大批國際國內領先的重大科技成果。
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當仁不讓的主角,這恰是無錫身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鄉鎮企業發源地的產業特色。為了提高企業研發水平,法爾勝泓昇集團自建技術研發中心。目前該集團已創造了線纜強度級別和使用壽命兩個世界紀錄,獲得有中國工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工業大獎”。
來自市科技局的一組數據顯示:去年無錫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90%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全社會有效發明專利比重80%以上。今年初公布的“2017江蘇省創新型企業100強”名單中,無錫有12家企業入選,前十名中有2家無錫企業。市經信委人士分析認為,無錫確立“產業強市”的城市發展戰略,就需要圍繞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把產業發展自主權實時地把握在自己手里; 基礎雄厚的本土制造業,是優勢、是底氣,也是未來創新發展的廣闊舞臺。
固優補短,“移山填海”終有成功之日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堅定創新信心、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歷史賦予的重任。
多年前,一汽錫柴廠長錢恒榮曾參與一汽集團和德國奔馳公司的談判。本想尋求技術研發合作,奔馳卻想把解放的牌子連名帶姓全部“吞”進去。關鍵時刻,一汽錫柴始于兩年前的正向開發以及因此而掌握的6DL發動機技術成果,給了一汽說“不”的底氣。如今的錫柴,已經牢牢占據了國內大功率發動機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王座。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當前的國際競爭格局下,自主可控十分重要,做不到這一點就一定會受制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詮釋過“自主可控”的概念。他認為,不但要看到現在,還要著眼于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對相關技術和產業而言,都能不受制約地發展。
無錫正為之上下而求索。應該看到的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的篤行致遠,無錫近年來在產業版圖上進行的精心布局,如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成電路等,成效顯著。優勢無疑要鞏固,而短板亦需補上。
2016年全球最具創新企業100強榜單上,美國與日本分別有39家與34家企業,而中國大陸僅華為一家。該榜單評價主要基于專利總數量、專利申請成功率、專利組合的國際化程度,以及文獻引用次數而判定的專利影響力4個指標。
專利的“大而不強”,當讓人警醒。市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發明專利申請達到20122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38.5%; 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826件,獲授權比例達到11.7%。
小天鵝是無錫企業里的“專利大戶”,去年專利申請1210件,授權量也有600多件。有一款洗衣機產品,“全身”上下至少有53項專利。銷售百億的戰略成功背后,是知識產權的基石。要實現自主可控,無錫需要涌現更多的“小天鵝”。
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說,影響自主可控有兩個關鍵指標,除了專利之外,還有人才。既要有高端的科研人員,也需要技藝嫻熟的技能工人。
但當前,無錫在引育人才上仍然面臨著引才難、留才難的情況。應屆生的招引政策需要進一步優化,分層次、多維度的科技創業人才激勵政策也待強化,特別是對頂尖人才需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吸引力。
4月上旬,市科技局連著召開了15場座談會,以了解影響制約科技創新的短板及軟肋。據透露,匯總結果呈現出企業培育、平臺建設、產學研融合等七大方面的問題。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毫無疑問是事關政策、服務、載體等多方面的一項綜合工程。
敢想敢做,勇當創新引領者
“力,形之所以奮也”。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已成共識。無錫要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的創新引領者,不僅要敢于想,更要敢于做。
對照杭州、南京等地在科技創新推進上的力度空前,市科技局相關人士表示,無錫眼下的重中之重當是加強創新型企業的培育。針對我市科技型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增長還不夠快、整體規模還不夠大等現狀,需要構建覆蓋從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支持體系,并在政策上大膽突破。南京新出臺了“支持初創期科技企業發展,自獲利年度起,三年內對本市經濟發展貢獻全部獎勵企業”等政策,必然會逐步顯現出起跳效果。
企業的創新活力一旦點燃,會形成讓人耳目一新的“智創”經驗。航亞科技是國內唯一實現葉身精鍛的企業,那些無可挑剔的葉片卻是在價值幾十萬元、最多不超過150萬元的機器上生產出來的。嚴奇說,完全沒必要迷信高端裝備,在流程上對工藝進行嚴格把控,也可以實現技術的超越,這種“軟實力”對于企業來說更為寶貴。
雖說本地高校資源不多,但在產學研融合上,無錫已走出自己的路。華科大無錫研究院落戶惠山區數年來,不僅在智能制造技術合作方面“全面開花”,定向研發的機器人磨拋技術還完成了轉讓,把科研做成了產業。孫海東指出,華科大的王牌學科緊密貼合本地產業,學校的研究成果能夠順利地在研究院孵化,為避免“水土不服”立下大功。與此同時,實力強勁的駐錫科研院所和地方全面對接、深度合作之后,其所爆發的能量也令人期待。
人,永遠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在強化引才力度的同時,現有企業家隊伍同樣是一塊值得深挖的“寶藏”。以空調紫銅管起家的隆達集團,如今是全國新材料超合金領域里少有的擁有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這與公司董事長個人的“匠心”和情懷分不開。“2012年到2014年,我在全球飛行的里程超過了60萬公里,就是為了找到頂級的團隊來實現新材料領域的技術突破。”浦益龍感慨。
七〇二所團隊曾將“深海勇士”號的研制過程比喻為一次長征,鈦合金載人艙材料和制造工藝研究、超高壓海水泵、充油鋰電池組、推進器研制等10余項關鍵技術一一攻克,團隊花費了6年時間。是的,深耕自主創新,進而實現自主可控,也非一蹴而就。需要堅守,厚積而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