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干線“京滬干線”開通、“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創造等離子體運行世界紀錄……近年來安徽省在量子科技、鐵基超導、熱核聚變、智能語音等領域屢屢斬獲重大“戰果”,成為備受注目的新崛起科技大省。然而,被視為新經濟風向標的“獨角獸”,在科教土壤豐厚的安徽卻難尋其蹤,讓安徽倍感“缺獸”之痛。中美博弈科技創新的當下,各方積極部署“獵獸行動”,安徽能否迅速填補“獨角獸”空白?
“獵獸”沖動源于創新驅動的迫切需求。繼2017年6月推出“人才新政20條”之后,4月26日,安徽合肥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再次用政策“紅包”吸引扶持各路人才創新創業。未來七年合肥將拿出超百億元資金“養人”,據悉此次人才資金投入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推動“獨角獸”等創新企業成長的政策正在密集實施。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合肥高新區去年推出的“創新十條”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高端協同創新平臺、提升國際化水平、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和強化知識產權引領等六方面,計劃3年投入10億元資金推動創新創業發展。
“事實上合肥已‘畢業’若干‘獨角獸’,譬如國盾量子、華米科技等。”合肥高新區科技局綜合處處長王玉青說:“原創顛覆性技術優勢將是未來合肥‘獨角獸’企業崛起的‘利器’。超導聚變、量子通信等原創科技衍生的中間技術一旦實現快速轉化,將會形成N個技術驅動型‘獨角獸部落’。”
“聽說被列入了家鄉銅陵市的引才名單,我感到非常榮幸。”云集“掌門人”肖尚略說。社交零售電商平臺——云集于2015年在杭州創辦,根據其A輪市場融資估值,2018年被杭州市列入26家“獨角獸”企業名單,4月23日,云集剛剛宣布完成由鼎暉領投的1.2億美金B輪融資,已經覆蓋中國近3000萬消費人群。
事實上,除了云集這樣的平臺型“獨角獸”,銅陵市于2016年就引進了技術型的潛力“獨角獸”奇點汽車,在銅陵設立汽車智能制造、研發基地。目前銅陵又在與主營大數據存儲硬件制造的蘇州云渡科技密切協商合作事宜。
“我們希望通過優化人才、資金、創新環境等加強對新經濟企業的提升,結合銅陵市的工業互聯網建設,盡快培育3到5個優質‘獨角獸’企業。”銅陵市副市長黃化鋒這樣告訴記者。
本文由黃山良業轉載發布;本公司主要生產各類智能型,標準型,防爆型,整體型,調節型,快關型,雙速型,調速型,220V型,直流型,非標型閥門電動裝置,閥門電動執行器,智能型閥門電動執行機構,閥門電裝,閥門電動頭,水輪機手電動調速器,閥門扭矩測試設備等;公司旗下品牌有良業和立美克,歡迎垂詢合作。
“別看安徽現在暫時缺席‘獨角獸榜單’,但擁有肥沃的科教土壤,厚積薄發,安徽一定會于無聲處聽驚雷!”安徽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處長潘峰對安徽的創新潛力不無信心。
潘峰的信心并非空穴來風。“獨角獸”的培育離不開人才和新興產業兩大核心要素,兩者在安徽皆蘊藏著勃勃生機:人才方面,2017年安徽省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43人,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15個,培養高技能人才42.8萬人;新興產業方面,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0.4%,增加值增長14.8%;科研領域量子信息、熱核聚變、穩態強磁場、鐵基超導等前沿技術實現率先突破。
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164家“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于19個城市,84%的“獨角獸”企業聚集于“北上杭深”。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健康、文化娛樂和物流成為“獨角獸”集中爆發領域,數量占比達到56%。
安徽省經信委副主任王厚亮說,安徽正在加快打造智慧經濟,這也警醒我們,在創新意識、發展環境以及風險意識方面尚顯不足。
潘峰認為,“獨角獸”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成長,與杭州等地相比,合肥偏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做到“虛實結合”,對培育新經濟至關重要。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合肥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院博導楊仁發認為,“‘技術創新+平臺生態+高新區+政策扶持’構成‘獨角獸’棲身土壤。安徽的科研基礎很好,不足在于互聯網應用模式較為單一,與產業融合度不夠,缺乏龍頭型平臺企業。原創基礎性科研實力很強,但是原創性技術創新轉化偏弱,不利于‘獨角獸’成長的產業生態圈快速形成。”
楊仁發認為,數字經濟時代,“獨角獸”的“出沒”可以引領區域產業新形態,促進上下游產業和跨界產業發展,帶動產業爆發式增長。
“銅陵在引進培育‘獨角獸’的同時,結合自身信息材料優勢和沿江城市帶的區位特點,兼顧當地的產業定位,發力工業互聯網和電子信息產業。”黃化鋒說。
在潘峰看來,安徽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譬如飛友科技、合肥華升泵閥、安徽洲峰電子等等,這些潛力“獨角獸”正在蓄勢待發。
從生產出中國首臺微型計算機,到研發世界上第一臺VCD影碟機萬燕VCD,安徽擁有敢闖敢試的精神,更不乏強大的科技創新基因。
王厚亮說,安徽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對“苗子”企業的扶持力度,完善風險容錯機制,鼓勵發揚奮勇爭先的勇氣和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謝士強博士則認為,“獨角獸”既有高成長的特點,也兼具不確定性風險和成長的可持續性問題,不可盲目跟風。